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警徽闪耀六十秋> 13.巧 赶 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巧 赶 巧(1 / 2)

 通榆县鸿兴镇东黄花抄屯从昨夜的酣睡中醒来。

呼喊声、脚步声、间或传来人们的笑声,村民们在这晨曲中迎来了今春开犁的第一天。

当村民走进生产队时,一种异常的现象映入他们的眼帘。生产队仓库墙被挖了一个大洞,盗走了大豆种籽200多斤。时间是1975年4月24日。

接到报案后,王印昌骑着一台自行车很快赶到距县城15公里的发案地。

现场勘查后,认定挖洞工具是铁锹,1个人进入库内,2个人背走大豆。

根据洞壁和洞外湿土上遗留爬痕、平面压痕分析:作案人其上身穿一件大纹登新绒衣服,两胳膊肘处已麻花,最少要穿3年以上;下身穿大斜文布裤子,脚穿一双家做的布鞋。年龄约在35岁上下,身高1.65米左右。身体壮,车轴汉子,两只脚横宽。

根据现场反映的作案分子人数,居住位置,及衣服特征和人体刻画。于4月26日,王印昌让队长召开全队社员大会,公布案情,拓展线索来源,敦促作案分子坦白交待

通过走访,有人说昨天晚上全屯的狗叫到后半夜。根据当晚狗叫的情况,王印昌分析,作案分子就在本屯,很可能离仓库不是很远。

这个案子,破案难度并不大,作案分子极大可能在这个屯生产队仓库西南。他的衣装,体型及脚形,暴露的相当全面。群众干部如果能对40岁左右的男社员过一过筛子,马上就能露出嫌疑人。

王印昌与王金刚调查走访1天,所有线索一无所获。

王印昌很失望。但又一想,这也是正常现象。调查刚开始,群众与办案干警的思想还有一定距离。群众不敢说实话,怕招惹是非。要想打开局面,只有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让百姓放心,群众会很快将嫌疑人谈出来。

那个年代,凡是干部下乡工作,都要吃派饭。一顿饭一角钱,二两粮票。冬春农闲季节,农村都吃两顿饭。

发案第三天下午三点半钟,生产队长领着王印昌与公社党委副书记张振东还有公社特派员王金刚三人,到该屯社员胡海庭家吃派饭。

说巧也巧,就是在吃派饭的时候,有戏了。吃饭吃出了意外收获。

这个胡家,就住在被盗仓库西南大约200米,三间土平房,西边两间筒子房,连二炕。屋内没见到什么值钱的摆设,显得非常清贫。但这家主人到是一户过日子人家。屋里屋外,炕上地下,院子里,都打扫得非常干净。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

王印昌他们三个人,被安排到外屋炕桌上吃饭。高粱米豆饭。四个菜:一碗鸡蛋糕,一盘土豆丝,一碟咸盐豆,还有一个黄瓜咸菜。

咸盐豆当时在农村很普遍。这种菜的做法也方便也好学,一看就会。把黄豆放到锅里炒熟了,然后把咸盐化成水,把黄豆倒到咸盐水里,用筷子一伴就可以吃了。这道菜很好吃,越嚼越香。也算是大众菜。

王印昌今天中午吃的这两道菜,在当时那个年月,能吃上一碗鸡蛋膏,一个咸盐豆,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可以说算是改善生活了。

王印昌边吃饭,边与地上站着的那位30多岁的妇女说话。

“贵姓啊”?王印昌问。

“姓胡”。女主人用细小的声音回答。

“你是胡家的什么人?”王印昌有点名知故问。

女主人笑笑说:“一家的。”

王又问:“这都到饭时了,你家那口子咋还没回来吃饭呢。”

胡妻说:“早晨起来就走了,出义务工,给大队抹房子去了。”

王问:“大队管饭那。”

胡妻说:“管啥饭,一会就回来了。”胡妻回话相当爽快。

王印昌几个人一边吃着一边唠着,这时胡海庭回来了。

胡海庭把铁锹放到房檐底下,在外面上了厕所,进屋看了看正在吃饭的三个人。一看是公社特派员还有公社副书记,他都认识,就王印昌他不认识。胡也知道今天他家有人吃饭,那是排饭班轮到他们家了。他还特意告诉妻子,尽量做点好的。妻子说:“大苦春头子,有啥呀,就是土豆”。

胡说:“不行就把那几个鸡蛋蒸了吧。”妻子真有点不太情愿。那是她费心拔力攒下的,眼瞅着就要换季了,她想再攒几个卖了,给小姑娘扯二尺花布,做件布衫。看样子她这个打算又泡汤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