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兄弟> 第六章:天秤失衡(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天秤失衡(三)(2 / 2)

不过以上四人不无出身卑微,对蒋介石有深刻的依附关系,所以这几个人虽然都有野心,并且皆以自己可为蒋介石身后第一人自诩,但蒋介石生前,却没有能力取而代之。因此蒋介石对他们,也不过是破格提拔,以对抗何应钦等老将宿臣的而已。

于是,汤恩伯在担任四省边区总司令以后,数年之间对日作战消极,只是通过大修工事组织防御,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发展自己的实力,拉拢胡宗南,戴笠组成势力集团,积极为蒋介石身后的继承问题打通道路,汤恩伯已经从一个军人变成政客了。但是汤恩伯本身的政治素养,决定了他在这方面难有作为。

比如一度和他火热的戴笠,就对手下说过:“胡宗南在关中要学左宗棠做西北王。没有料到汤恩伯做了中原王还不满足,竟想学起曹操来了。我劝他英雄本色是应该有大志的,但功高压主决无善终之理。”蒋介石可以容忍左宗棠,但恐怕容不了曹操。不过汤恩伯对政治的看法还相当肤浅,认为政治资本就是实力,具体地说就是兵力,因此他在中央除了蒋介石的宠信外并无多少势力。

对政治的痴迷和对实力的盲目自信使得汤恩伯当上“中原王”以后,目空一切,对辖区内的中下级官员随意撤换甚至杀害,位居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山东省主席的牟中珩、以及先后任江苏省主席的王懋功、韩德勤,也得看他的颜色行事。1941年蒋鼎文到洛阳接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做了汤恩伯的顶头上司,汤恩伯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内,两人一直明争暗斗至1944年。而两人之间的斗争更直接引发了一场怪异的军备竞赛。

汤恩伯在四省边区,没有积极的作战,却大肆扩充兵力,补充团,补充旅等部队到处建立,形成了足有四十万人的军事集团。实际上,这种良莠不分的做法,只会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兵多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增强,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新扩编的部队战斗力极差,一触即溃,真正打仗,还要靠**的老部队,因此扩军效果可谓微乎其微。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四十万大军,机动迟缓,纪律混乱,装备不一,对任何指挥官的指挥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扩军无度,自然需要更多的补给,给中原地区增加了沉重的负担,造成当地人民与军队的对立,也严重的影响官兵的士气。1943年河南大灾,河南参议会和人民群众说:“河南灾荒除水灾、旱灾、蝗灾外,还有汤灾。”于是“水、旱、蝗、汤”之称便不胫而走。当几百万河南农民饿毙于天灾之时,日本军队后来攻克的汤恩伯部仓库中,仅面粉便存有100万袋,足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

而蒋鼎文主政西北和四省边区期间,特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他深知蒋介石对下属“只准腐化,不准赤化”的政策,徇私枉法,****成性,狂嫖滥赌,成为有名的“腐化将军”。蒋鼎文通过****受贿、投机经商所聚敛的私产,数额巨大,据蒋鼎文的私人账房陆怡霖说:“西北最大的资本家毛虞琴、古凤翔的财产,只不过蒋鼎文的零头数。”他虽有一妻两妾,还强占了西安京剧名角粉牡丹。长期的**,使他染上了严重的性病,由花柳病专家杨槐堂作为贴身医生,专给他治性病,杨槐堂也因此受宠,一直追随蒋鼎文做到军医处长,当时在军中成为笑柄。因此当日军在之时,广为散布的宣传画上便是蒋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而汤恩伯则手提步枪强抢民粮。

而面对日益膨胀的汤恩伯所部,蒋鼎文所采取的对策也是扩军备战。一时之间中原大地竟成为了蒋、汤两人的角力场。为了扩军蒋鼎文在河南省内,不仅剥夺了农民手中最后一点粮食,而且******军队还强行征用农民的耕牛以补充运输工具。河南是小麦种植区,耕牛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强行征牛是农民不堪忍受的。他们用猎枪、大刀和铁耙把自己武装起来。开始时他们只是缴单个士兵的武器,最后发展到整连整连地解除军队的武装。

而在河南南战役的几个星期中,大约有5万名中国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缴械了。”而1944年,河南民众为日军带路的,给日军支前的,抬担架的,甚至加入队伍、甚至帮助日军去解除中**队武装。**所到之处,保、甲、乡长逃避一空,将仓库存粮抢走,形成空室清野,最终使官兵有数日不得一餐者。而当**各部突围时,几乎每个村庄都向军队打枪,第31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率领总部直属部队突围,竟被武装民众包围缴械。

而在日军开始进攻之前,蒋鼎文在洛阳召高级将领会议,对日军的企图、目的、兵力,以及进行兵力调整部署等问题,均未谈起,只是要求各集团军、各军官长把军官眷属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等,尽快向后方转移。会上,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将军主张主动出击的建议。而在蒋鼎文看来,自1941年5月中条山大血战后,日军与第一战区隔河相峙已达3年之久,日军未突破第一战区南岸防线,都是因为他部署的坚强防线,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而越雷池半步。因此,现在第一战区的防线没有必要调整,更不必大惊小怪地四处出击,只要稳坐钓鱼台就行了。

蒋鼎文集中4个集团军和其他部队,至少25万人马,迭次配备于约200公里的黄河南岸,广大后方几乎无机动兵力。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蒋鼎文竟然将自己的战区长官部置于黄河岸边的洛阳城。尽管蒋鼎文与汤恩伯有隙,大敌当前本应和衷共济。但当汤恩伯兵团在河南中牟、许昌地区与日军血战周旋,几乎吸引了全部日军主力的20天时间里,蒋鼎文的11个军却按兵不动,一直蹲在黄河南岸边,向北静待,坐等日军进攻。

末几,日军一部机械化部队渡过黄河,蒋鼎文的指挥部因离前线太近,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便于5月6日就撤到新安。10日半夜,惊慌失措的蒋鼎文带着幕僚和参谋人员,从新安向西南撤退,通过洛宁进入了绵亘于豫西的伏牛山的深山密林中,眼睁睁看着日军大部队围攻孤城洛阳。5月25日,洛阳陷于日军之手。至此,38天之内,在蒋鼎文的“指挥”下,******军丢失开封至撞关间约400公里、新乡至信阳间约350公里的广大中原地区。

蒋介石对第一战区失守郑州、洛阳,兵败豫中,极为震怒,责令蒋鼎文辞职,撤了汤恩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和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之职。1944年7月初,交割了司令长官职务的蒋鼎文回重庆,到军事参议院坐了冷板凳。不久,蒋鼎文索性脱去陆军二级上将的戎装,去商界赚大钱去了。

蒋介石虽然削去了蒋鼎文和汤恩伯的军权,可毕竟是自己的嫡系。不久汤恩伯就在军界另有任用。徐州的剿总司令顾祝同因升任参谋总长,原职位空缺,蒋介石便又想起了蒋鼎文,要他继任徐州剿共司令。但是经过了多年战阵的打拼,蒋鼎文早已心生倦意了,自忖并非刘伯承、粟裕的对手,干脆以健康为由,坚辞不就。<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