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清韵> 第三十七章 一门祖孙双状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一门祖孙双状元(1 / 2)

 贡士们变成进士,这个等待并不太久。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这要比他们之前参加过的童试、乡试、会试发榜都要短。这个特大号的皇榜的每一个名字都是官场上一个新的血液。他们每个人的前程都在这一刻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大体来说最终的皇榜与会试并没有太大的变动,李明山没有进入二甲,只获得了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不过这对于他自己来讲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至少能有个官做。其实不管三甲、二甲、还是一甲。对以后仕途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三甲之列只是一个迈入门槛的证书,以后的发展还要看表现。

历史上那些状元、榜眼、探花最后的官职也有很多不如二、三甲进士和同进士出身的人。

三甲并非指状元、榜眼、探花。他们都是一甲。“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与二甲第一名一样也称传胪。古代,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

就拿这次来说,三百零三位贡士,二甲只取了一百二十名,其余出了三名进士及第的一百八十人都是三甲同进士出身。李明山列为三甲第五十七名,也就是说他在三甲是第五十七名,而和所有的三百进士在一起说,他是第一百八十名。

傅寒竹毫无疑问依然拔得头筹,成为了新一届科举的状元。虽然傅寒竹的文章写的非常好,但当上也不完全是靠好文章,这又多多少少的沾了祖父傅寒竹的光。状元有很多都不是因为文章的好而得状元的,在这个封建制度的社会,到任何时候也逃不了封建的思想。

有很多是因为名字而获得状元的,也有因为名字而失去状元的。例如明洪武十八年的状元本应是花纶,但等到拆号唱名的时候,朱元璋却说自己夜做一梦,状元姓丁。主考大臣们随即翻阅试卷,找出名次较后的丁显。朱元璋说,姓丁名显,自然应“显”。这个幸运的丁显,与朱元璋并非沾亲带故,也不曾写过惊人诗文,朱元璋是否真有如此一个梦也难以查考。从多种史料推测,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朱元璋晚年多猜善忌而又自以为圣明。他怀疑阅卷大臣玩弄把戏,拉私人关系,所以特地挑出个丁显。可笑的是,这个丁显后来也没有“显”出多少才干。

有的名字本来很好,但生不逢时也可能失去状元。明英宗天顺四年殿试,状元本是祁顺,这个姓名连起来就是祈求顺从、孝顺。然而不幸的是,祁顺与英宗的名字祁镇相近,于是状元就换成了王一夔。

不光是明朝,即使在刚过世的顺治年间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顺治十二年,本拟定的状元是太仓人王揆,唱名的时候,顺治却因读音想起了《王魁负桂英》这个流传极广的剧本,就开玩笑说:“是负心的王魁耶?”这下可不得了,王揆马上就被抑为第三甲。有的人名字吉利、吉祥,就交了好运。顺治十六年,昆山人徐元文,考试成绩虽在前列,却并非优等,只是顺治帝认为他名字好,仪表也好,特把他定为状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