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社会文学>盛唐绝唱> 【第49章·禄山宫中养作儿】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禄山宫中养作儿】②(2 / 2)

萧江沅虽对军事了解不多,却知道王忠嗣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只可惜被王忠嗣视如亲父一般的李隆基,并不这样认为。

雪上加霜的是,与此同时,王忠嗣还面临着另一重威胁其实这几年来,李林甫心里最忌惮的不是李适之和杨慎矜,甚至不是太子,而是这位出身忠勇之家又年富力强的常胜将军。

在李林甫独霸朝堂之前,大唐宰相多出将入相。李林甫曾建议李隆基把边将逐渐由汉将换成番将,因为大唐尚未有胡人为相,以此来断绝出将入相之路,扫除可能威胁到他相位的一切。

眼下大唐有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和岭南共十镇,其中岭南之首还只是五府经略使,而其余九镇之首则皆为节度使。

此前,李隆基让自己的儿子们遥领过节度使之位,皆不掌其政,不理兵权。如今九镇节度使,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为王忠嗣,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为安禄山,安西节度使为高丽人高仙芝,北庭节度使为张嵩,剑南节度使在去年还是章仇兼琼,便是之前杨钊的上司,通过杨钊之亲缘送礼给杨家,如今已是户部尚书兼任殿中监,此时则为鲜于仲通。番将们从无到有,已占了其中三分之一,未来如有机会,只会越占越多。

李隆基之所以同意李林甫的这个建议,一则以胡治胡本身并不是个昏招,二则有些无奈,自从则天皇后执政时始,汉将不论个人素质还是行军打仗,便渐渐多不如胡人出身的将领了,开元时期虽有过好转,但终究不可挽回汉人逐渐重文轻武的大势。

也因此,李隆基对王忠嗣才那般珍惜爱重。

这在李林甫看来,无异于王忠嗣早晚会出将入相的信号。而一旦王忠嗣做了宰相,李林甫就必然没什么好果子吃了,因为王忠嗣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与太子一同长大的好兄弟。

正如李隆基年纪越大,就越担心会有人推举太子而放弃他,李林甫也有着类似的不安。他已年近古稀,无论精力还是体能,都没法跟年轻一些的朝臣将领们相提并论。他的竞争力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步消减,他便只能靠着打压别人来巩固权位了,这让他好笑又不甘,更觉几分悲凉与无奈。

纵然李林甫早就想对付王忠嗣,可王忠嗣战功赫赫,治军严整,从不贪污受贿,更未克扣军饷,李林甫这么多年实在找不出什么地方可以指摘,进而论罪。就算王忠嗣与李隆基观念不合,李隆基都尚未有什么表示,李林甫就更不会轻举妄动了。

直到不久之前,机会终于来了。

大唐西域有一城池曰石堡城,自天皇李治在位时开始,就被大唐和吐蕃来回争夺。自从开元十七年,此地被当时的朔方节度使一举攻下之后,便属于了大唐,直到十三年后的开元二十九年年底,才再度被吐蕃攻占。

几年来,李隆基对此事一直深为憾恨,立志要在有生之年,把石堡城重新纳入大唐的领土。天宝六载,李隆基觉得时机和实力都成熟了,便给王忠嗣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准备夺取石堡城,却被他上奏拒绝了,理由是石堡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吐蕃又屯兵众多、防御坚固,大唐若贸然强攻,必要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得不偿失,倒不如暂且与吐蕃相安无事,等吐蕃主动出城骚扰的时候再行反攻,如此不仅胜算更大,伤亡也会更少。

李隆基不仅没有采纳王忠嗣的意见,还对此颇为不满。

这石堡城对于李隆基来说,事关国家荣辱,他想打下这座城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他近年来确实愈发热衷边功,那也是因为他希望自己不仅文治兴江山,也能武功安天下。他以为王忠嗣相当于他真正的义子,应该理解他的想法,却不想王忠嗣竟然这样让他失望。

就在这时,有一个将领贪功心切,主动请缨。李隆基大喜之余当即下令,让王忠嗣拨给那个将领数万兵马,同时全力配合出战。

结果王忠嗣一再拖延,就是不肯用数万将士的性命去换取一个功勋,还因此被那个将领参了一本,说石堡城未能如期攻下,责任全在他。

今日绊住李隆基没去陪伴杨玉环的变故,便是那个将领递上来的奏疏。

李隆基龙颜大怒,才使得众臣不敢吭声。

萧江沅若有所思地看了李林甫一眼,让边令诚附耳过来:“去请太子。”

边令诚的表情告诉她:太子能来么?之前遇到大事的时候,太子可是连妻妾都舍了,王忠嗣尚且还不是亲兄弟呢。

萧江沅声音极低:“你且去请,至于来与不来,那就是太子的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