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39败兵(1 / 2)

 0039败兵

直皖大战中有这样一段:7月17日,在吴佩孚率领轻骑俘获曲同丰及其司令部多名高级将领后,与曲同丰所部边防军第一师同在高碑店作战的边防军第三师和第十五师立即败退,随后直军占领涿州逼近长辛店。

第十五师原是直军,曾经是冯国璋的卫队,因为冯死后一直留在皖系的控制区,这才编入皖军,但除了师长等高层军官由皖系亲信担任外,包括旅长在内的军官大多留任原职。一开始就他们就不想和直军开战,是被边防军第一第三两个师胁迫而来,这时见直军获胜更是由该师下辖的脸两个旅的旅长率领一大部分士兵向吴佩孚投降,确切的说应该是归队。

但第十五师的投降还是引起了巨大的混乱,一部分没有投降的士兵赶回北京城,段祺瑞担心有变急忙下令关闭城门,可是已经引起城内巨大的混乱,得知北京城大乱的徐树铮急忙赶回北京,但他指挥的位于廊坊的部队竟然因他一人离去就无法控制,随即不战即向直军投降。

这一段往事仅仅是个普通的小事,但引起了直奉两军首脑的注意,双方都认识到一是不能整体收编对方的军队,否则就会发生第十五师临阵倒戈的事情,二是皖军不堪一击,特别是不论军官还是兵士都是无用之人。所以出于上述原因,投降的近十万边防军和段祺瑞的嫡系部队被就地遣散。

这种将战败方士兵就地遣散的事例并不是从这次直皖大战开始,也不是最后的一次,一般来说在三大派系的北洋军阀进行的“大战”以及地方军阀之间的大小争斗中,极少发生杀俘的行径,甚至连虐待都很少,所以双方的士兵打起仗来有如儿戏,出工不出力,导致以后碰到北伐军YT独立团那样的不要命的疯子,结果几个师的守军竟然在一个团的攻击下,大败而逃,甚至不惜掉转枪口打死身后的督战队员也要夺路而逃。

这次和以后的历次大战后被就地遣散的士兵和在战事中溃散逃跑的士兵一起构成了民国社会中极不稳定的因素源泉,特别是拥有枪械的溃兵逃兵,因为衣食无着的他们很容易走上另一条道路---为匪。

相对而言,在直皖大战前,直皖奉三大派系的北洋军阀尽管出现了如张作霖这样的胡子出身的大帅,但相比较而言,当时的征兵还是比较按套的,士兵的出身大多是农家子弟,特别是段祺瑞创立的边防军几乎都是征召而来。(几乎全部是由新兵而成的全新部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没有形成战斗力,也是皖军惨败的一大原因。)

但随着这一批大量的有从军经验的皖军士兵的被遣散,加之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盗匪兴起,一批前士兵也由于生活无着为匪,造成土匪的声势越来越大,随后发生的陕西河南军阀的争斗,一批军阀急于扩军开始大规模的招降土匪。

不料土匪是越招降越多,随着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结束,新一轮的战败方遣散又开始了进一步扩大了土匪的力量,也形成了民变兵,兵为匪,匪变兵或是民为匪,匪变兵,兵变匪这样的循环,而且是反复不断的循环,山东出现这一现象在张宗昌主政山东直隶达到了最高峰。

据满铁株式会社调查科的统计,最高峰时山东拥有各种军队合计二十多万人,土匪也是二十多万人,但当张宗昌倒台后,1930年,山东境内的土匪总人数一下子激增到三十多万人,还有十九万多正规军,不算上民团警察这样的准军事组织的人员。山东当时的人口不过三千万出头,几乎一百个人里就有一个半多人当兵或是为匪,山东人民的负担可想而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