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锵锵民国三人行> 180动物凶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0动物凶猛(2 / 2)

随着克里斯蒂的M1919坦克样车的到手,以及从英美引进的涉及拖拉机汽车等相关技术和设备的陆续到达,随之而来的还有部分英籍技术人员,而德籍人员则是不断的涌入,比之以前,这些德籍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加之国内技术人员的成熟,都使得在国内制造研发车辆及履带车辆成为可能。

而鲁北重工下辖的机车厂的兴建和投产却是为发展鲁北的运输机械产业夯实了最重要的基础,机车由几千个零部件组成,高压锅炉,蒸汽机,仪表,转向架等各种门类的生产,而其中车轴车轮车身(包括其他任何金属部件)却是涉及了工业最基础的行业,钢铁工业。

而除了轴承钢等特种钢之外,需求最大的却是锰钢,这就催生了鲁北锰钢的生产。贵州的遵义等地倒是锰矿储量巨大,只是还没有时间开发,山东有几个小规模的锰矿开发的早,产量勉强能够满足现在的需要,而那些德籍人员中也有相关的技术人员,锰钢的生产又不是高精尖技术,关键却是在于配方比,陆明和陈键锋都没有这方面精确的知识,但是大方向却是知道的,如此多试验了几次,合适的锰钢试制成功。

此前鲁北的无缝钢管厂即板材型材厂的投产之后和镀锌镀锡等其他分厂陆续投产,英国引进的那批“破烂”中也有包括蒸汽汽车等能为机车配套的设备技术。

技术人才方面,除了那些外籍人员,江大志一来鲁北开始了蒸汽机的试制,取得了一些经验,那些老基干民军中的很多人已经成长为熟练的生产工人,初级机师乃至高级机师或工程师。

鲁北当初范旭东赴美敲定的首批项目就有蒸汽机车,而且是quan套的技术资料和生产设备,鲁北所欠缺的在于生产原料配套零部件在内的供应和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合格的工人。

随着这一切的到位和厂房的落成设备的安装就位,鲁北的机车生产立即就开始,月产也迅速从投产时的三月份的一台,抬高到现在的三十台左右,型号也由最初的一种1200马力的货运牵引机车扩大为200,400,600,900,1200,1600两大门类多个型号,涵盖了轻轨客车牵引机车,重轨客货运,联络公务牵引车等多种用途。构造速度也能达到70公里,还可以选配三轴四轴中型煤水车或六轴重型煤水车,亦可实现多辆机车编组共同牵引一列车厢。

现在羊临铁路上运行的牵引机车和客货车厢一多半是由鲁北重工的机车厂生产的,在建的成渝铁路也将采用这里生产的机车,而由川汉铁路宜昌断完工的那16公里铁路改建的轻轨公共客运线已经采用了这里生产的轻型客运机车和客车厢。

那些用于车轴生产的水压机油压机锻压机并不会仅仅用于这一处,同样,为生产车轮而试制的锰钢也并不仅仅限于制造火车车轮,其他的设备生产配套厂家同样的道理,这就是工业基础,而鲁北的机车产业却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只是扩大并提高的原有基础的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工业化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积攒,爆发,继续积攒,再爆发…

经过陆明的适当“剽窃”“作弊”,以63履带装甲输送车为仿制摹本的鲁北鼠式战车的研制很快取得了成果,车长车宽车高等数据几乎全部照搬,而且以车身框架为主体的车身结构也几乎完全一样。

悬挂采用的是克里斯蒂已经研发出来的悬挂系统的陆明升级版,负重轮采用5对650MM,三个托带轮,四个弹簧液压复合减震装置,其履带是锰钢材质钢销履带。

动力是鲁北生产的康明斯六缸6185水冷中高速柴油机,2500转输出马力120;四个前进挡一个倒车档同步器变速箱,多片转向离合器,这些变速转向传动机械大多由陆明参照那辆陕汽大货上的相关机械。

根本无需验证总体布局的合理性,也无需制作全木1:1模型,直接完成生产图纸马上开始试产车身框架,其他的动力装置,悬挂装置,行走装置都安排配套厂家攻关,这就体现出工业基础的优势,而还有陆明那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项目管理所具有的强大威力。

之所以确定车身框架在内的车体几乎与63式完全雷同,因为陆明要让这型装甲车辆使用寿命达到几十年,动力落伍可以换装新型的更大马力的发动机,装甲单薄了,可以加装,至于武器更是可以不断的升级。实在不行可以转为警用或是承担轻烈度的作战任务。

而这款战车现在却是作为“主战坦克”使用的,所以一些武器也是按照坦克的标准配装,这又催生了军备方面的进步。

鲁北从德国捷克聘请的那些枪械火炮专家当然不是让他们来休假的,他们一来鲁北就投入相关武器的研发试制,其中当时最紧迫的任务却是美海军和美丽国“朋友”们提供的127MM舰炮的生产图纸和相关设备为基础的火炮生产的升级,当初85MM榴弹炮迫击炮小批量生产,65MM施耐德山炮和60MM迫击炮的批量生产已经奠定了鲁北火炮生产的基础,现在却是要升级了。

陈键锋和陆明如同他们那个时代众多的军迷一样,在轻机枪方面有着严重的“ZB”情节,至于至于后来列装的“DP”系列,却是没有太多感情,至于重机枪,俩人可能对“MG”有些钟爱之外,却都有相同的认知,就是不太重视小分队作战重机枪火力。

重机枪存在自身重量过大,难以随时伴随步兵作战,而现在广泛采用的中口径,弹药的威力有限不能对付装甲目标,而由于其笨重导致极难迅速转移阵地导致生存能力下降,特别是烈度强的作战更为明显。

其火力持续射速快的优点却是能被多挺自动枪械弥补的,当然有质量更轻射速并不慢于传统重机枪的通用机枪更好,譬如M60。而他们关注的则是大口径重机枪。<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