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生活面面观> 第四章 第二笔债打消贪心——斗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第二笔债打消贪心——斗智(2 / 2)

“得宋把式的提醒,我也安心了。各位也勿要着急,这受伤最重的人性命,医生都说伤情与性命无关,那便是安然地无事了。”周夫人却悠悠地说出来,貌似安慰。接下来又继续道,“就是说若真发生了歹事,可是与我这赔偿无关了。真出了事,直接报官就行了,只需到官府衙门了结就行。在座的诸位今日都可以作见证,俩位船家,可是这个道理?”

“自然自然。”船家忙着点头,满头的汗。真是以为请了个大神,没想到请的是个“瘟神”。

是啊是啊,有人以为挖了个大洞,好持续“捕猎”,不断收钱,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踏了进去,这不是自食其果嘛。文箐不禁笑出声来,心道这般人的算计,没想到被周夫人轻轻的来个四两,便千斤重担落在了他们头上了。

“夫人,这个自然,郭医士也可以作证,厅里在场诸位可都是证人,这病人只是伤得重了些,过了两月好了,自然无事。夫人,且莫吓小人。”驿丞也听得周夫人那番话,给惊得坐立不安。

郭医士原来还担心自己可能被波及,见这势头都压了下去,又无人敢说自己医术问题,听得周夫人这番话,以后便是什么由头也不会有了,真是好不佩服。

“好。既然大家都说无事,那想来必然受伤的几位会得到妥善的照顾了。这里就说说对伤者的负责问题。看诊费用,药费,都已由我家来支付了。请大人把船家列出的费用再说一说,这长时间,我倒是记不得了。”

“八千五百贯钞,银为九十两。”驿丞也从刚才紧张地气氛中醒过来,忙看了眼单子,念道。幸好听了周夫人的吩咐,今天没让馆夫去归州衙门请差役过来,否则有可能一闹,反而把事态激发了。

“妇人不太会算,不知如何象后宅一样处理菜单似的简便了事。陈嫂,小绿,你们谁会算,倒是帮我算一算。问问船家与把式,他们的工钱一月多少钞?”周夫人在一边咳嗽起来,陈嫂忙把杯里的残冷的茶倒了,倒了杯热的,递了过来。周夫人在一边道:“咱们妇道人家只管内宅,一府的鸡毛蒜皮的小帐看来不如这些水路行业的大帐,这帐房先生看来得从苏州带过来了,咳咳。陈嫂,给各位也换上热茶,不能轻慢了各位。”

这话说得这般酱紫脸的汉子都如扑了白粉一般。

李船家讪讪地道:“我船上受伤的工钱是一月一百八十五贯钞.”

裴船家也道:“我的是一百八十五贯又五百文。”

下面的伙计听得自家与别家原来还相差五百文,不免心底有了些小算计。

那边小绿便道:“夫人,重伤的按三个月复原,这工伤耽误的工费是五百五十五贯钞,耽误的工费是按天算么?”

众人见得这小绿只是个婢子,却是等二人一说完马上就报了价,想来有其婢必有其主,周夫人如今怕是恼了,不想降低身份作计较,却也不愿意被人算计太多。其他人通过刚才的情况,都已明白不能糊弄过去了。

“郭医士,依您看,重伤的补品是否还需要?就是一百贯钞是不是也差不多了,一个月买上两只鸡就成了?”周夫人不接小绿话茬,只改问医生。

“自然。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重伤的主要是静养,买点儿枣,有两只鸡炖炖那就更好了。”郭医士点点头,在一旁补充道。

“那重伤患者日后用药按照现在病情,可大约还需多少钱两可以治愈?”周夫人听了,又继续问。

“按现在来说,夫人要求务必好药,力求病人少些痛苦,所以用的药都不是寻常人家里能用的,倒是贵上好些。后续两月却是无需这么多药,更无须用这人参等滋补,一月有个三百来贯,足矣。”

“那也就是三月的医药费有一千多贯钞也就够了?”周夫人象是自问自答一般,看了一下船家他们,又转向郭医士。

“确实足够,只要伤者自己多注意伤处,用药只会少,不会多。”

“其他几位伤者,今次看完后,不知是否还需要别的药费?”

“刚才贵府的一位小管事已陪同另一位医生一起去取这三五日内的药了,想来是够了。药这东西,吃多了反而有害。”

“船家,各位把式,既然这么清楚了,那么补品一项,我看重伤的就四百贯,其他两个‘大伤’的一百贯,再俩位,就给几位买点儿肉与鸡,五十贯钞想来也够吧?”

如此详尽的一答一问,厅里的人再说不出什么不同意的话了。俩位船家面面相觑,只好点头。

“船家,你这些伙计两家加起来,就是十九人,这出事到现你们没做活计,按半月算来,也就是不到二千贯钞。雇船费用此前我家出了共二千贯钞。可如今我们出蜀,不知这误了的工费你们是何计算法?”周夫人的帐显然无需算盘,开口便能说出关键。

俩位船家又是看了看,只能低头服输道:“自然是抵了。”其他几位也自然不好再计较。

“这样说来,这些费用是多少来着,小绿?”

“回夫人,重伤者的药费按一千四百贯,耽误工费五百五十五贯,全部伤者的补品费是五百五十贯。奴婢算得的是二千五百零五贯钞。还请几位也帮着核算核算,是不是有误。”小绿瞟一眼船家。

其他几个人都满意地看向船家,俩位船家又合计了下,点头应允。

关于医生之说明

明初早前叫“郎中”、“大夫”等,承元称呼,后来朱元璋开设了医课,统一要求进学上课传授医术,所以就有了医生,医士,医官之称,再上有太医等称谓。

具体见明史。抛个砖……<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