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庶子称雄> 第51章 筑京观 卖俘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筑京观 卖俘虏(1 / 2)

 因为是在夜间,蔡铭收降士兵之后,皇甫嵩两人见再无黄巾士兵追杀,又不敢追出大营去追赶那些幸运逃散的黄巾士卒,只得压着蔡铭收降的俘虏收兵回营。

至于另外三个副营,早在发现主营起火时,有一部分赶来救援的援军被皇甫嵩朱隽两人击杀,另有一部分见势不妙早已弃营逃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而黄巾主营地的大火,因为无人顾及一直烧到第二天中午才慢慢熄灭。

第二天大火停后,蔡铭等人再次来到黄巾军大营时,远远的还没有到达大营就闻到了一股呛人、难闻的气味。

进到已经成了废墟的黄巾大营,只见营中的建筑物和帐篷全部被烧毁成了灰烬或黑炭,不少还冒着烟;以前的草地,全部被烧成黑色的灰,大风一吹,掀起漫天的呛鼻的灰尘,凡是能够看得见的地面都成了焦黑的硬土块。大营四处乱七八糟的横散着许多已经被烧焦的黄巾士卒的尸骨,大多被烧焦的不成人形蜷缩成一团,或皮肉爆裂露出里面已经烧熟的人肉,当真是惨不忍睹。

见此惨状,蔡铭也又一次在心底告诫自己水火无情,以后自己当慎用之。难怪孙子兵法亦在火攻篇最后写道:夫战胜攻取,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古代迷信的说法就是以凡人之躯,驱水火行破灭攻伐之事有伤天和,会折寿遭天谴的。

战场的清理工作自然不用蔡铭等人操心,很快便有了比较准确的详细数据。此战皇甫嵩两人歼敌四万有余,烧死和炸营时践踏死的两万余,逃散的亦有两万多,最后投降蔡铭的有近五万人。

相对于丰硕的战果,官军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及。

因此此战大胜之后,皇甫嵩、朱隽两人一扫多日的阴翳,喜笑颜开,命人八百里快马加急将接报送往洛阳。

同时两人下令收集黄巾士兵的尸体筑京观。

中国古代一项交战惯例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或特定的地点,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用以夸耀武功,作为战功的纪念,同时也是威吓对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入土为安”,而将尸体堆积在地面,任被风雨摧残、野狗刨食,这是比处死更严重的处罚,是对于对方心理的更沉重的打击。

对此蔡铭很是不忿,当即找到两人,劝两人让死者入土为安,不要行此惊扰作践死者的过分之举。

谁知道两人不但不同意当即驳斥蔡铭:“黄巾乱党,以下犯上,谋逆造反,杀掠官府,劫掠地方,使得生灵涂炭。对于这些图谋造反心怀叵测之辈就应该像古代圣王讨伐不敬者一样,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那些意图图谋不轨的人。”

两人驳斥完蔡铭之后,有劝诫蔡铭尽快将黄巾降兵斩杀筑成京观,以免浪费粮食和防止他们生变。

蔡铭自然不同意说道:“他们是降兵,我们既然同意收降他们,答应他们投降不杀,怎么可以在他们投降之后对手无寸铁之人举起屠刀,自毁诺言,行此不义之举,以后还有谁敢像我们投降。”

“糊涂!”

朱隽骂道:“乱世当用重典!今黄巾贼子造反作乱,当尽屠之,以为世人戒!岂可轻易宽恕,以为后人效尤!”

皇甫嵩也在一边赞同朱隽的话劝道:“公伟所言极是!如若轻易饶过这些黄巾叛党,不仅难以震慑无知愚民,而且易之还难免招致朝廷的非议!何况那些黄巾贼子受张角兄弟迷惑十数年,俘虏之中难免有些黄巾贼子的顽固分子!似这等的乱党刁民,我们宁可错杀一万,也绝不可错放一个!”

蔡铭被朱隽和皇甫嵩两人联系抢白的无话可说。而且蔡铭者知道,站在朝廷和士人的立场他们说的并没有错。可是这可是五万多个活生生的生命,如果他们真的在战场上牺牲了,蔡铭无话可说。但是对方已经投降,成为俘虏,现在去斩杀他们就是杀俘。作为有着后世文明思想,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深入灵魂。除非是像历史上小日笨那样的禽兽之邦出来的冷血畜生,丧心病狂于杀人为乐的禽兽,否则是做不出斩杀数万手无寸铁已经投降的俘虏的事来。

不过此时还是视人命如草芥,平民命如狗贱的时代,更别说是对战败的反贼乱党了。除了蔡铭是没有谁会有生命至上的思想理念,更不用说有善待俘虏,保护俘虏人权的《日内瓦公约》。因此想要同他们说理,谈生命珍惜生命,《日内瓦公约》自然是行不通的。

不过好在蔡铭早已经有所安排,自己目前能说服他们最好,就算不能说服的话,只要托住他们几天就好了,因此一番思索之后蔡铭想到了一个有点损的办法。

蔡铭一边装作受教,一边整理语言,对两人正色说道:“墨子云:凡人之行事,不出利,义二字。而我等世人行事,也是如此。凡是利人利己者,众皆为之!凡利人不利己者,贤者为之!凡利己不利人者,小人为之!而那损人不利己者,恐怕也就只有愚人为之!如今两位将军,欲让我屠杀这些降俘,可不就是让我行那损人不利己之事!”

皇甫嵩与朱隽两人听后很不高兴,有些恼羞成怒的说道:“我们要你处决这些黄巾叛党,乃是为了报效朝廷,震慑愚民。也是为了节省我军所剩不多的军粮!同时又可使你免于非议。你岂可说这是损人而不利己之事!”

蔡铭见两人恼怒,忙劝道:“两位将军莫要生气。我等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责怪非议两位将军的意思。你们可听我慢慢讲来。”

“讲!”

皇甫嵩怒气难消地说道。

朱隽虽然没有说话,可是看其沉着脸,静待自己说个所以然来的样子,蔡铭知道若是自己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让他们信服,那么自己真的可能就此得罪他们,恐难于被原谅了。

蔡铭不敢耽搁,正色道:“先前,皇甫将军言道,乱世当用重典!不如此,不足以警世人。确实不错,可关键是事实上黄巾士卒之中,真正的黄巾教徒并不是很多,反倒是被迷茫裹挟而忙从者甚多!因此警告世人,只要我们迅速将其击溃,斩其匪首即可!”

蔡铭顿了顿,有些沉痛的说道:“民间有句俗言:一夫丧命,一户哭,十夫丧命,百乡闻。这些无辜被拉来,或迷茫或强迫从贼的黄巾士卒都是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如若皆命丧你我之手,而且还是在毫无还手之力的已经是投降的俘虏的情况下,被你我处决,不知有多少人家都要痛哭?又不知有多少人家要怨恨我等?以如今黄巾之数百万之众,如若我等皆平之,皆灭杀不赦的话,岂不是举国上下皆要怨恨我等?我等此番镇压反贼,乃是代表朝廷,若是为此替朝廷丢了天下民心,如此一来,我等岂不是成了朝廷的千古罪人?”

蔡铭的这一番话说得皇甫嵩和朱隽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咂舌不已,谁能想道蔡铭竟能拐到这来了,若真按他这么说,还真不知道,灭杀俘虏是震慑了愚民安定了民心,还是彻底丢失了民心。

蔡铭看到他们皱眉沉思的神情,很是满意,接着说道:“况且自古以来杀俘不祥!纵观历史,杀俘之人,又有哪个会有好下场?秦之白起,建功立业无数,长平一战坑杀赵兵四十万,致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可谓是功盖当世!可是,结果如何,最后还不是难逃车裂之刑!西楚霸王项羽,神勇无敌,盖世无双,可是坑杀降兵二十万后,垓下一战被十面埋伏,最终落得自刎于乌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