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天华玄缘> 第二十四章:养生交流岳麓书院(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养生交流岳麓书院(二)(2 / 2)

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

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

说道这里,林梦娇停顿了一会,让大家仔细观看着头上的匾额,似乎希望大家从这里面能领悟到什么一样。稍事休息了一会,林梦娇指着第三块匾“道南正脉”。

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

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带蒲团,席地而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显示了老师的威严,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不由得我们产生了敬意,这种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就使我们更加感到亲切了。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

上联是: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好了,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请大家自由活动,四点三十分在岳麓书院前门集he,明天我们继续参观御书楼和文庙祠堂,我还在这里等待大家,如果有什么需要请找我。”

林梦娇如释重负一般,放下了扩音器的耳麦,找了一个不是很显眼的地方坐了下来,倒是她的那身装束在这么多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的醒目,所以说找到她并不是很难,不时有人过来咨询着她。

玉玲珑站在讲堂的一侧,看着悬挂在中间的那块学达性天的匾额,脑海里回顾着林梦娇的讲解,似乎有所感悟,有所明白,对于晚上的讲座讲什么,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人们在岳麓书院的讲堂里参观浏览着,因为事先孙玉成在宣布活动开始时,就交代了,晚上有玉玲珑的讲座,在参观期间不要打搅玉玲珑,等所有的参观结束以后,会安排时间和玉玲珑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的,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过来找玉玲珑,玉玲珑也和飘雪,柳如云一起参观着讲堂。<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