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锵锵民国三人行> 0117盐与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17盐与碱(2 / 2)

不遇到降雨的时候,制卤的一般周期是一个月左右,第一次结晶的周期大约在两三天,期间肯定会刮风,这时候,盐池里的水会随风荡漾,就会搅动池底的本地土层,将细小的土粒混合在卤水中,扬尘也会落入卤水中,此外在收盐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往原盐里混入泥土等杂质,这就导致原盐发暗黄白色,晶体也不透明,是为粗盐,精盐就是将原盐融化后取出泥沙等杂质重新结晶后得到的精制盐,但是黄长锁管理的这片盐田却直接得到了精盐这怎么不能不让人吃惊呢?

“旭东兄,实际很简单,原理是尽量使卤水避免晒盐过程中受到污染。沉淀池过滤池可以将刚抽取的卤水中的泥沙过滤,处理过的蒸发池结晶池避免受到盐池自身的污染,两者之间的过滤设施使得进入结晶池的卤水更加的洁净,而特殊建造的结晶池又避免了在收盐过程中的再次污染,收盐方式也采用的新方法。”陈剑锋从头到尾将这个盐田介绍了一遍。

范旭东边听边颔首,突然“如何避免制卤过程中受到扬尘的影响呢?还有这个盐粒如此细小,盐种怎样处理呢?”撒了盐种的原盐洁净颗粒大,原盐颗粒越大表明质量越高。

“缩短制卤周期,一是扩大蒸发池的面积,二是减少蒸发池里卤水的深度即水量,同等表面面积下,水量越少,制卤周期越短。”陈剑锋指着盐田周边郁郁葱葱的野草和龙须菜,“这些植物就像毯子一样把附近的地表都盖住了,裸露的地表,盐工们也要定期泼水,防止扬尘,这两项举措就可以减少绝大多数的扬尘的污染。”

“旭东兄,你看这些结晶池为什么弄得这样小,也是为了缩减周期,一次结晶量少,但是频率却很高,我估计即便是到了雨季,只要能抽个几天的好日头,水量再减少一些,也能抢回一些产量。

盐种的问题,这个盐池里不散盐种,自然结晶,而且盐工要随时观察盐结晶的程度,随时用细目筛捞盐,这个池子弄得只有一米也是为了捞盐方便,缺点是产量低。”

“这已经是奇迹了,产量再低也比精制盐的成本低很多,有一半就顶天了”确实如此,鲁北盐场原盐粗盐的单产是其他盐场的几倍,即便这种细粒盐的单产低于粗盐,可仍能大于其他盐区粗盐的单产,成本比起精盐就更无从比较了,一次性建设投入几乎是十年不用再花一分费用。

范旭东却有很多感叹,这里面除了污染防控这一点涉及的方面与化学基本常识关系不大,其他的都是采用了最简单的化学物理常识,就是污染防控这些举措,甚至不用多少专业的知识,可是就没有人能想到这一点。“陈先生,这些看过了后才知道不是太难,难的是没有人去做去想,随便一个化学系学生多试验几次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是没有人去做,学以致用,必须要学以致用。”

陈剑锋却是在后世偶然了解的这个知识,老家那里加工海菜需要用盐把里面的水分弄出来,但是老家不产盐,那里的盐由当地盐业公司专卖,每吨四五百元,精盐的价格更高,而在盐产区,即便是完税后原盐的价格也不过一百多元,一些海菜加工厂就会偷着去弄点私盐,(即便是完税了,在当地盐务部门那里也是私盐,非产盐区的盐业公司远远肥于产盐区的盐业公司)陈剑锋他们来到寒亭一个盐场,不上税一吨原盐那时才七八十元,就在赶往盐场厂部的路上,陈剑锋发现了与周边盐田不一样的小块盐田。

借着谈价格的空袭,他和盐场的技术员攀谈起来,那个技术员告诉他,这个是专门出口棒子国的细粒盐,不撒盐种,结晶速度满,产量也低很多,但是价格高。

陈剑锋就问,棒子们为什么要专门弄这个盐,细盐不是一样吗?

技术员说,精制盐几乎全是氯化钠没有其他杂志,但是这种天然细粒盐由于没有经过加工,含有卤水中带着的部分其他无机盐结晶物,主要是氯化镁,棒子们腌制泡菜就要用这种盐,泡菜用这种细粒盐腌制出来光泽好,还不烂不破相。

近了观察,这些小盐池底部四周都用塑料薄膜兜着,技术员的解释是防止池底和扬尘的污染,影响品质,他还说了一件事,过去的原盐作为工业盐出口日本不达标,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盐场都是采用的红泥做防水层,但是红泥质地紧密但也细密,那些细小的颗粒就作为杂质混在原盐里导致泥沙含量高,以后换为塑料薄膜做防水层,又在池边种草或者泼水防止扬尘污染就解决了这个泥沙含量高的弊病。

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陈剑锋得到了许多盐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以后又和那个朋友多次聊起盐场的事情,就这样成了“专家”。当然这个他不能和范旭东说。

“学以致用,有学问的人不屑干盐工这些下里巴人的活计,盐工们有丰富的经验,但却缺乏理论指导,他们知道卤水晒了就能得到盐,但是却不知道溶解度,凝结的过程是什么一回事。旭东兄,科技进步实业强国,并不是非要造万吨巨轮,造飞机大炮才是,而是这些点点滴滴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小发明,都是科学进步。”

“陈先生,当头棒喝。真知卓见,我们这些文化人心高气傲,自觉才比天高,但真干起来,大事成不了,小事又不屑干,口号喊得光光响,却一事无成,于国于民一点作为都没有。可惜我们的人才太少,能干事的人更少,不仅是鲁北,全国一样的现状。”

“旭东兄,这些文化人可不包括你和调甫他们。人才少,能干的人少,那我们干不了大事就从小事做起,做一万件小事总能赶上一件大事吧,我们要的是进步,哪怕是一小步,我们更要不断地进步,一刻也不能停止。旭东兄,我们就从这点点滴滴开始积累,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要积累,先把量上去,量变导致质变。”

“量变导致质变?”范旭东不断颔首“对,先干起来再说。”

“好了,旭东兄,还有一个惊喜,纯碱我们试制成功了,而且不是索尔维法,而是联合制碱法,对原材料的利用率更高,更具成本优势。”

“真的,那太好了,调甫他们辛苦,肯定也是陈夫人辛苦。”

“小雅这次没出多少力,她只是提供了个反应式,这个调甫他们也能搞出来,对工艺有个大致的构想,主要还是调甫烛尘和那些机师们辛苦。”反正是搞开发不如一步到位,两种制碱法的开发难度差不多,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秦冬雅也不是陈调甫他们,而是“钱”,开发新工艺离不开试验,试验就要耗费金钱。

在敞开口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下,还有机械厂提供的设备上的技术支撑,机师也是调配的最好的,而且人数众多,原来候德榜做一次实验就能成功的工艺,陈调甫他们做四次五次后也能成功,但是候德榜他们做一次试验用的时间却是陈调甫他们的十倍二十倍,因为陈调甫他们不仅不间断的试验,而且同时开展多种试验,在大资金大投入下的研发团体形成的团体优势在这次研发中显露无遗。

“那么这次去美丽国我们又有新的筹码了,陈先生,要与美方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呢?”范旭东将于后天即5月13日启程赴美进行新一**采购。

“比照索尔维公会同盟,我们组建新的联合同盟,除了美丽国原来的合作方,从德国选一家化工企业加入新同盟,甚至有可能我们两个同盟会合并。”垄断是暴利的根源,陈剑锋绝对不会公布联合制碱法的….<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