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6铁路(2 / 2)

“等等,我们修过超过五百米的隧道吗?我记得鲁北的羊临铁路最大的隧道只有300多米,我们的施工人员能确保这些大隧道的施工吗?”陈建锋此时才明白,敢情宝成铁路在西南铁路的建设难度上算不上什么,难度更大的是襄渝铁路,而西安至安康段的难度比襄渝铁路还要大,那么贵昆线,川黔线呢?

山区铁路要人命。

他不由想起鲁北的羊临铁路,比起这里的铁路,如果宝成铁路算是修个摩天大楼的话,羊临铁路仅仅是修了个狗窝。

“这个是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据他们说,当年詹天佑工程师仅凭人工就能开凿超过一千米的青龙山隧道,我们有这样好的机械装置,为什么不能开凿更长的隧道,他们有信心。”

黄云峰对自己和他的工友同样具有信心。

陈建锋总体来讲并不怀疑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尽管大多数人不是科班出身,可都经历羊角沟和四川的铁路建设的锻炼,而且鲁北铁路主要的施工队伍即鲁北铁路建设民军大多都是由当年的工兵直接换转而来,其中的技术骨干很多都是参加过一战的劳工,而且工程技术人员几乎搜罗了全国现有的大半铁路专才,更有德籍技术力量的后援,以及地质方面中德专家提供的理论支持。

陈建锋想起有关滇缅公路的建设,当时最初的基层技术人员就是几十个年轻的中学学生,短时间的培训,就掌握了地理地质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加快公路工程的进度,如何把曲线变为直线,如何降低坡度减缓弯度,改良排水系统,甚至要学会建造十吨以下的桥梁,在那个刻不容缓的时代,人们迸发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这些速成训练出来的年轻人都成为技术骨干。

此外还有个例子就是红旗渠的修建,不能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国人在“技”的层面上学习和提高的能力是无人匹敌的,所以对于现在这些铁路建设者的能力,陈建锋并不会怀疑,甚至有些期盼,他们能创造出一些奇迹。

陈建锋走到山墙上挂着的巨幅中国及邻国地图山,这是测绘部门自己搞了一部分,从英国人美丽国人乃至法国人荷兰人那里搞了部分资料,又结合陈建锋提供的部分资料,绘制的一百万分之一平面地图。

“帝国的疆域的扩大却与帝国的扩张能力成负相关的关系,扩张能力因其巨大的国家版图不堪一击,而大版图却使帝国的自卫能力即守土能力坚如磐石。”可能是因为最近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陈建锋自己的思维跳跃性极大,本来想凑到地图上察看改变铁路建设计划带来的影响,但是看到地图却一下子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是陈建锋不知道是从那一个名人还是网luo达人评述苏联即俄罗斯形成帝国期间不断的扩张最后直至分崩离析的经验教训,陈建锋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却仅仅限于俄罗斯,而且是面对一个羸弱的中国。

地图上的外蒙古就像一张弓,如果把西伯利亚铁路看做为弓弦的话,再臆想上中蒙铁路就是一根放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利箭,而箭对准的却是北京为中心的中国的腹地。这也是众多国人引以为最大威胁和不安的因素。

但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你会有另一种发现,中蒙铁路和外蒙古的半弧形界线组成的图案,就像一把刺出的三叉戟,而戟尖却是准备刺向如同死蛇一般的西伯利亚铁路,而如果斩断了这跟死蛇的躯干,那么称为蛇头或是蛇尾的远东地区成了什么?

陈建锋艰难的停止遐想,回到现实的问题,围棋上有个术语“金角银边草肚皮”,意味着不同位置一个棋子控制的目数的多寡,来说明派兵布阵占角抢边的重要性,可能在国内的政治势力争斗中也有一点道理,但陈键锋的占角抢边之举最初的原因却是无奈,说实话,按照正常的条件,在同样的精力同样的投入,山东等沿海区域的发展要远远快于西南西北,取得的效果也会远远大于西南西北。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那个时空这段时间和以后的经济发展格局来评介,那就是“烂角破边好肚皮”,但从那个时空这段时间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力量分布,以及外敌威胁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态势却是全烂。

进城,城市,大城市,沿海大城市,是陈建锋所在那个时空不同人们不同的“追求”,至于沿海大城市人们的追求那就是“出国”,实际这也无可厚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存在即合理,这暴露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东西部区域差距,国内外的差距。

西南西北的建设发展稳固,留住人是关键,同样更远的边疆也是一样,不仅要留住人,还要留住高质素的人,而不是盲流劳改犯,或是半强制性的军事人员准军事人员,要达到留住人,而且是能吸引他们自愿留住,还要是高质**员,就得有吸引他们留住的条件,不仅是物质层面,或是荣誉激励,而且还包含满足居民文化方面等一系列的诉求,总结为一句话即西部西南边陲综合生活质素要远远高于内地沿海地区。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边陲的长治久安,才能使国家既能因为辽阔疆域具备强大的自卫能力,又不会因为辽阔的疆域显现抵消扩张能力的反作用力。

长城的功能众说纷纭,“一说”为进攻基地,同理换一种思路,边疆不再是拱卫内地的军事缓冲地带,而是前进基地。

还是换一种思路,应该是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或是借鉴“帝国主义”对于铁路的认知,

日本《朝日新闻》曾经鼓吹,铁路所布,即权利所及,凡其他之兵权商权矿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旁,莫敢谁何。故失铁道者,尤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既有一切权。

是“亡人国”而“亡之使不知其亡”,“分人土”而“分之使不知其分”。

攫取铁路权益,是帝国主义侵华思想趋于成熟,不仅仅作为输出“过剩”资本,榨取巨额利润,掠夺矿山原料的极好途径,而且是他们伸展势力范围,扩大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重要杠杆。

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维系这一点,而现阶段,铁路交通是唯一能承担这个重任的方式。“我们要大力建设铁路,以此为开始,西部将成为民国最富庶,最发达的地区。”陈建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

********

针对前两章有关民族的言论,作者不想煽动,作者也不会煽情,作者文中对汉人的残暴描写叙述还要多一些,各位书友自己心中有数就行了,….

**关于有关参考书籍的问题,主要是中国人口史,但是笔者并没有全部采信相关的数据所以文中出现了“折半”一说。笔者有些怀疑甘肃当时的人口有1945万那么多,但是绝对不会低于一千万。

任何人在强调自己的论点搜集论据之时,总是忽略与自己论点相悖的论据,而是尽可能的多找些能证实自己论点的论据,而且在采用时“不期然见”还会有意扩大,笔者也是凡人,当然也会犯这样的毛病。

但是,前两章涉及的内容一些数据都是笔者推算后并没有完全采用人口史中涉及的数字,笔者的数字要少于人口史。

而关于陕西回民人口折损数字却是采用的回民某论坛上回民提供的数据。170万人回民,占当时陕西人口的13%。

就像文章所说的一样,事实并不等于真相,很简单,查一下回乱发生前后陕西的人口数据,当时作者第一次采用的却是1933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差一点一千万,陕西回民是1863年开始出陕,即便是算陕西境内回乱完全平息的是1873年,也有最少六十年的人口自然增长恢复时间,再估算一下按照当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考虑后续战乱灾荒等的影响,多少人需要六十年才能达到一千万,得出当时陕西人口不应该超过六百万的结论。若是有六百万人,经过六十年的增长,少说也有?大家想想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就能算个差不离。

作者很是自诩的是“会看”新闻,比如1987书友发的帖子“中央决定集全国之力建设喀什经济特区。”这则报道,脑筋多转一下,“中央决定集全国之力”中包含一个意思是要“集全国之力”,另一个意思却是“以前没有集全国之力”。

再看第一个“集全国之力”,什么意思?深圳的建设是不是集全国之力?是“只建设”为建起来,还是持续参与“建设”?各种意味可以胡思乱想一下….<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